作為江西最大糧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鄱陽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通過收割、儲藏等環節的全程機械化,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實現從源頭上“節約糧食”。
近期,鄱陽縣多為陰雨天氣。過去,遇到這種天氣晾曬稻谷,不僅會造成晾曬周期延長,還會因為反復“曬—收—曬”損失一些稻谷。而現在,晾曬稻谷不再受天氣影響,稻谷被集中運進工廠進行烘干,周期大大縮短,避免了在晾曬過程中被鳥和老鼠偷食、霉爛等情況,有效減少了糧食在這一環節的損耗。據了解,鄱陽縣約擁有553臺烘干機。一臺4噸位烘干機每小時可烘干約300斤糧食。
在糧食生產鏈的末端——糧食存儲環節,鄱陽大力推行恒溫倉儲,減少儲糧損耗,延緩糧食陳化,確保庫存糧食質量安全。“我們公司引進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對倉內溫度的實時監測及可視化顯示,按預設定的要求實現溫度的精確性控制及可靠性執行,確保糧食品質優良,延緩糧食陳化速度,最大程度減少糧食損耗。”在鄱陽農業龍頭企業——鄱陽湖米業,該公司主要負責人介紹的容量達10萬噸的恒溫式智能原糧倉儲,在業內具有代表性。據了解,采用智能化恒溫儲糧技術,不僅可以使儲糧處于恒溫狀態,讓稻谷儲藏時間達2至3年,還能有效防蟲、防鼠,讓糧食更安全。(吳蓓)
本文來源于上饒新聞網[www.lovebetweenthera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