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0793-8224621 --
|
||
|
||
|
本報記者 蔡曉軍
核心提示
穿行在上饒大地,處處生機勃發,全市各個重點項目建設工地上機器轟鳴、車輛往來穿梭;工業園區里,車間繁忙有序,工人們搶工期、抓進度、忙生產…… 一批批重大項目火熱推進,一項項重大工程建設正酣,一座座新型工業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工業大項目、好項目在上饒落地生根,彰顯出上饒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速度”和“熱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始終堅持“項目為王、工業掛帥”理念,強力推進“項目大會戰”,做大工業經濟蛋糕,工業經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主要工業經濟指標實現跨越發展。
強攻工業 進位趕超邁上新臺階
鏡頭一:江銅(上饒)工業園區創出“新速度”
8月26日,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江銅(上饒)工業園區22萬噸銅桿、3萬噸鑄造新材料項目順利實現“雙投產”。這是江銅集團攜手上饒經開區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打造的“獻禮工程”。
2021年7月,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和上饒經開區的持續努力下,世界500強企業——江銅集團將總投資128億元的銅箔、銅桿和鑄造新材料3個項目同時落戶上饒經開區,以全產業鏈布局和完備的供應鏈體系優勢,助推上饒經開區產業發展。
此次投產的銅桿、新材料鑄造項目,于2021年7月15日簽約,2021年12月7日開工。從開工建設到建成投產,僅用8個多月時間,充分體現了“江銅速度”,彰顯了“經開服務”。兩個項目達產達標后,預計可實現年營收170億元,為上饒經開區工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的增長點。
十年來,我市堅決貫徹上級決策部署,樹牢“項目為王、工業掛帥”理念,牢牢牽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把“項目為王、項目為大、項目為先”作為第一工作抓手,工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2012年到2021年,我市規上工業營收從2007.9億元增加到5040億元,年均增長10.8%,總量從全省第6躍升到第3;工業增加值從389.8億元增長到1040.8億元,年均增長11.5%;全市11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建成面積從81平方公里增加到95.8平方公里,增長18.3%;累計建成標準廠房1690萬平方米,總量居全省第2,企業入駐率達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數從558戶增長到2010戶,年均凈增150戶左右……
2021年,上饒工業經濟首次實現“主要指標增速和總量均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的總目標,規上工業營收首次擠進全省前三,實現歷史性突破;被國務院表彰為2021年度全國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十大地市之一,該獎項是全國工業年度最高獎項,創造了歷史;連續第四年獲評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先進設區市,并歷史性獲得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績;被省政府評為2019-2021年度加快工業發展加速工業崛起先進單位年度貢獻獎……
今年1-8月,全市工業經濟主要指標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全省第1;規上工業營業收入3778.5億元,總量全省第3,同比增長20.2%,增速全省第3;工業增值稅116.6億元,總量全省第1,同比增長10.8%,增速全省第2;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2%,高于全省4.1個百分點;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0.8%,高于全省18.7個百分點;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3戶,新增數列全省第3。
產業集聚 以“鏈”促“長”鑄就新高地
鏡頭二:省光學檢驗中心揭牌成立
今年6月24日,江西省光學鏡頭鏡片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在上饒經開區揭牌成立,進一步助推了我市光學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上饒經開區300多家光學企業的鏡片產能占全球50%、全國60%左右。這些企業雖然近年來在生產端通過新增先進設備、縮減人員完成了現代化升級,但在檢測端仍舊依靠大量人員手工檢測。
“上饒光學產業要實現再升級、再飛躍,必須從檢測端上突破,實現檢驗自動化、流程化,助推光學產業做強、做精。”從事光學產業研究20多年的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程德文,在深圳光博會上與上饒經開區招商團隊一拍即合。由此,國內首家光學鏡頭鏡片檢驗中心應勢而生。
檢驗中心的成立進一步優化了我市光學產業鏈。近年來,我市聚焦關鍵領域加大技術攻關力度,堅持科技創新引領,聚焦產業鏈薄弱環節,深入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以關鍵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專用材料開發、先進工藝開發應用、公共試驗平臺建設、批量生產、示范推廣的“一條龍”應用計劃為抓手,不斷強化要素保障和優化高效服務,引導各方長期持續投入,增強本地產業鏈韌性,加快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
為培育打造工業發展“強引擎”,我市瞄準產業短板,延鏈、補鏈。在基礎零部件方面,重點實施萬年芯微電子有限公司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生產項目、長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等;在基礎材料方面,重點推進江銅鋰電銅箔等新材料項目,加速有色金屬產業轉型升級,引進蜂巢能源科技動力電池填補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空白;在基礎工藝和裝備方面,扎實推進江西科美格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精度銅板帶項目、德辰科技有限公司年產9萬噸機械鑄件精密加工建設項目等……
經過多年發展,上饒市構建了以有色金屬、光伏新能源兩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非金屬材料、汽車、機械制造四個重點產業為主的“2+4+N”產業體系,形成了11個省級(培育)產業集群。有色金屬產業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816.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228.3億元,占全省29.2%;光伏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375.5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757.6億元,占全省90%以上,目前已形成“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應用”完整的產業體系,為全國最大光伏產業組件生產基地,今年有望成為上饒第二個千億級產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晶科能源N型單晶TOPCon電池效率達25.7%,19次打破世界紀錄,多年位列全球組件出貨量冠軍……
數字賦能 從“制”到“智”走出新路子
鏡頭三:智慧工廠賦能產業發展
步入愛馳汽車超級智慧工廠,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撲面而來:142臺機器人張開臂膀,左右搖擺,火光四射。在這里,每個工位上的機器人都被24小時“監控”,企業管理者足不出戶就能對汽車生產進行“望聞問切”“對癥開方”。
在數字經濟的發展浪潮中,愛馳汽車超級智慧工廠是數字經濟賦能上饒產業發展的生動縮影。
站在數字經濟的風口之上,上饒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一號發展工程”,加速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和數字新基建建設,向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大步邁進。
——上演“五年翻五番”的發展奇跡。早在2017年,上饒先行一步,審時度勢,全方位激活數字經濟要素,數字時代“經濟版圖”不斷擴增。2017年,全市大數據及關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僅有30億元。2018年以來,連續跨越100億元、200億元、800億元大關,去年達到了817億元。今年上半年,數字產業營業收入達1460.1億元,年底有望實現“五年翻五番”。如今,上饒已站在了全省數字經濟發展賽道的領先地位,并先后斬獲全省唯一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大數據)”“數字經濟示范區”“大數據產業發展基地”,全省第一個“數字經濟小鎮”、第一個“大數據科創城”、第一個“省級服務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第一批“全省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同時,充分發揮全國首批“雙千兆”城市優勢,建成全省首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填補我省無國際通信專用鏈路的空白,先后落地中科數字經濟研究院等8家國家(省級)平臺,建成江西阿里云大數據學院、江西師大數字產業學院。
——實現從“上饒制造”到“上饒智造”的蝶變。開展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光伏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成功上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區數量全省第一,關鍵工序數控化率、ERP普及率均位居全省第一,晶科能源、鳳凰光學、吉利、愛馳、蜂巢能源等一批“兩光一車”企業讓“上饒智造”名揚天下。截至9月中旬,全市規上工業企業2179家中已有1683家實現上云上平臺,比重達77.2%;擁有省智能制造基地1個、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2個、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13個、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1個、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10家。
代表委員訪談
郟貞軍:當好服務工業發展的“店小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上饒的工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工業規模越來越大,發展質量越來越好,工業經濟主要指標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成績令人倍感振奮、備受鼓舞。”市人大代表、玉山縣發改委主任郟貞軍在接受記者訪談時說道。
作為一個活躍在工業經濟戰線30年的“老兵”,郟貞軍在統計局、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工作過,對近年來上饒工業發展的每一步都感同身受。他說,上饒工業之所以能快速發展,離不開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離不開主攻工業、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更離不開一屆接一屆干部的接續奮斗。
“下一步,上饒仍然要在做大工業總量、做大工業規模上持續發力。一方面,因地制宜培育本地產業;另一方面,積極走出去招大引強。”郟貞軍表示,“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綜合經濟口干部,將結合本職工作,竭力當好服務工業發展的‘店小二’,助力地方營商環境優化升級,為上饒及玉山工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