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0793-8224621 --
江豚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單,是長江生態系統興衰的指示生物,又因其憨態可掬,被人們稱為“微笑天使”。自今年6月下旬以來,干燥無雨的氣候讓鄱陽湖提早進入了枯水期,導致江豚活動區域縮小。據9月24日省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專家對余干縣鄱陽湖水域江豚監測數據顯示,當前有17頭江豚滯留在信江瑞洪大橋上游3公里范圍水域,無法順利返回鄱陽湖。
為了讓這群江豚安全棲息,余干縣迅速建立應急處置機制,悉心照顧好它們的“吃住行”。在持續為江豚投放餌料魚,保障江豚“口糧”的同時,該縣還派出了專門的巡護組,并聘請有經驗的江豚巡護員為觀測員,24小時值守在瑞洪大橋附近水域的岸邊,利用無人機和水上巡查等方式不定時地進行觀測記錄,一旦發現有江豚遇險情況,立即實施救護和報告。余干縣鄱陽湖濕地保護中心副主任吳彥亮介紹,瑞洪大橋水域江面寬200多米,最深處約17米,最淺處約2米,目前滯留在此的江豚狀況良好,魚蝦等餌料充足。
由于近期鄱陽湖水位迅速下降,湖面萎縮,江豚面臨擱淺等一系列危險。該縣在沿湖各鄉鎮建立起江豚救護、報告和獎勵制度,加大對江豚保護宣傳工作力度,鼓勵引導社會群眾將受困、受傷的江豚信息及時報告縣漁政部門,并對報告人員給予一定經濟獎勵,確保第一時間獲取受困、受傷的江豚信息。
該縣漁政部門還與公安、交通等部門溝通協調,建立江豚生活水域的涉水部門聯合長效管控機制,對江豚生活水域的挖砂和水上運輸等活動進行嚴格管控,防止江豚受到驚擾和傷害。同時,加大執法巡查力度和頻率,嚴厲打擊在江豚生活水域的非法捕撈和違規垂釣等行為。此外,漁政部門還聯合志愿者持續開展“四清四無”工作,即清船、清網、清江、清湖,無捕撈漁船、無捕撈網具、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產,全力為江豚筑建起一個美好家園。